因為發生了洪洞縣“12.5”特大煤礦事故,造成105人死亡,作為臨汾市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天太,被山西省委免去了黨內職務,同時,其行政職務也被建議免去。(12月19日人民網)
此前,李天太已經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處分,因為他對礦難的發生“感到十分痛心和愧疚”。所以,對免職的處理,李天太是有心理準備的,出了這么大的事,死了這么多的人,作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只能以去職向社會謝罪。
能夠比較坦然地接受處分,在李天太來說,不是什么難事,這不光是因為他是個黨員,是個受黨培養教育多年的人,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職務雖然被免了,可級別還在,自己仍然是個正廳級公務員。更為重要的是,只要享受的待遇被保留,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異地為官,組織上也不會讓自己從此“貽養天年”的。
異地為官的先例已經太多了。比如,2004年北京密云縣縣長張文和吉林省吉林市市長剛占標,分別因燈會踩踏事故和中百商廈特大火災事故被免職,但不久二人即有了新的工作崗位,而且級別沒有變。既然這些人能很快得到重新任命,李天太自然會想到,自己“賦閑”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讓引咎辭職的官員長期“賦閑”,這是人才的浪費,畢竟他們也都是出類拔萃之人。引咎辭職對他們個人的仕途來說,是一種損失,是一個挫折,可是,保留級別、保留待遇,實際是一種官員的鐵飯碗,是官員“能上不能下”規則的最好維護。讓對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官員,保留原級別,而且不久即獲新任命,這無論如何都是對事故處理的一種“輕描淡寫”。這就如同過去打板子中的做樣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一個工人下崗了,其原有的工資就沒有了,可為什么一個官員辭職了,還要享受在位時的待遇?如果辭職或者被免職,都是“異地為官”的潛臺詞,那這樣的事故責任的風險是不是太小了? (圖片說明:12月9日,國務院成立山西洪洞“12·5”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調查領導小組和事故調查組。山西臨汾市長李天太代表市政府向遇難的礦工表示沉痛哀悼,向死難者家屬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表示愿意接受組織給予的任何處分。 ) (張鐵鷹)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