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最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篇帖子直指其3年內任免干部超過 1700 人次,平均每 8個工作日就下發一份任免文件,而同一時期,中共中央僅調整任免干部 279人次。此帖一出,大多數網友跟帖表達不滿。事發后,盡管干部任命的“合理合法”不斷被相關人員強調,但一個顯著的事實是,近3年來,這個縣的干部系統一直在膨脹。 (4月7日《中國青年報》)
盡管公眾對基層行政機構臃腫化、越改革干部越多的怪圈詬病不已,但這種情緒或監督一般停留在數字層面。譬如,“3 年內任免干部超過 1700 人次,平均每 8個工作日就下發一份任免文件”;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僅調整任免干部279人次”——這樣的比較,對比強烈,也大致能觸摸到問題的表層,但至于“3年 1700 人次的任免數字”究竟是多是少,其實并不能科學地予以界定。
某些地方機構“沒有最胖、只有更胖”的現狀,單靠運動式瘦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應當還記得湖南溆浦的例子,據 2009年 8 月 11日《成都商報》報道,湖南溆浦縣農業局有干部職工955人,交通局有 1868人,水利部門有 3000人左右……更夸張的是溆浦林業系統由于人員眾多,基層林業站只能實行1/3人員上崗,1/3人員輪崗、1/3人員停薪留職的松散管理方式。一個局幾千人的確比較驚悚,但是,如果是幾百人呢?幾十人呢?——誰能給出各局人數的“標準答案”?
靈山新聞中有個細節耐人尋味:因輿論反彈強烈, 2010年以前的干部任免文件立馬從該縣政府網站上閃身。我們當然可以質問“心中無鬼,撤了干嘛”,但有關方面依然可以冠冕堂皇地回答,“文件過期”。回頭想想,要不是當地部門對“過期文件”后知后覺,群眾監督又能在“3 年內任免干部人數”上有多大作為?至此,所謂“豪華編制”的新聞,都不外乎兩個致命的共性:一者,公眾對現有機構編制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網上按圖索驥的階段;二者,就算“索”出了數字,也只能含沙射影地反思質疑,而無法對其組織構架定性定論。
也正因如此,這種事情的結果無非有二:一是啟發了其它地方部門要對自己的編制情況“敝帚自珍”,千萬不要沒事兒扯到網上瞎折騰,以絕后患;二是相關部門必然不卑不亢地回應:干部任命“合理合法”,不然咱也不會拿到網上晾曬。剩下的,你就只能浮想聯翩去吧。
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勛爵說:“當你能衡量你所談論的東西并能用數字加以表達時,你才真的對它有了幾分了解,而當你還不能衡量,不能用數字來表達它時你的了解就是膚淺和不能令人滿意的”。 這話是說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同樣,在分析地方政府的“豪華編制”時,掌握數字僅僅是一個方面,關鍵是要掌握數字的標準 。
某種意義上說,機構瘦身之難恰恰在于“膨脹合法”;而“膨脹合法”又在于缺位了兩個數字標準 :一是各級基層機構具體任用人員的彈性系數;二是公務員薪金數量占財政的比例數字。只有這兩個數字標準確定下來,輿論的數字監督才有比對意義,機構膨脹收益才有希望被有效遏制。
- 2010-04-09劉延東:在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
- 2010-04-09二論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4月6日重要講話
- 2010-04-09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2010-04-09充分發揮旅游行業的優勢
- 2010-04-09加強對人口流動問題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