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強硬論”充斥印度媒體 中國外交部回應
www.xpshebei.com?2013-05-03 09:53? 陳晨?來源:環球時報 我來說兩句
“沒有開火的戰爭”,印度《第一郵報》2日以此為題刊文,分析從4月15日持續至今的中印邊界“帳篷對峙”。《印度時報》2日稱,邊界軍官第三輪磋商失敗后,中國完全沒有從邊界撤走帳篷的意思,而是派出卡車為駐扎士兵補給物資,“印度即將失去750平方公里的土地”。美聯社稱,兩周的對峙正在將亞洲兩大國推向“危機的邊緣”。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表示,中印正就“對峙事件”進行密切溝通和磋商。中印雙方有智慧、有能力在不斷發展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處理好兩國間存在的分歧和問題。 “粉刺也可能變成大傷疤”,《印度時報》2日的文章這樣諷刺印度外長庫爾希德此前稱中印“帳篷對峙是個粉刺,是地區性問題,不影響大局”的說法。報道稱,印度間諜飛機拍攝的最新畫面顯示,解放軍已出動卡車為“入侵印度領土的”30多名中國士兵補給物資,還試圖將羊腸小道改造為平整的公路,“地區性問題已升級為一級外交危機”。評論稱,印度“誤解了”中國的此次“入侵”,給自己打了死結。印度領導人妥協于外交部和總理辦公室,從一開始就對此次“入侵”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外交部發言人阿克巴魯丁至今只發表過一次比較強硬的措辭,稱中國應回到之前的狀態。 對華強硬言論不僅充斥在印度媒體,印度反對黨甚至聯合執政黨也發出要求強硬對話的聲音。印度新德里電視臺2日稱,鑒于對峙繼續和強大的輿論壓力,印度將重新考慮庫爾希德訪問北京的事宜。消息人士稱,政府為這次訪問做“兩手準備”,“如果中方對印方的擔心沒有給出足夠的回應,則5月9日庫爾希德對北京的訪問可能取消”。報道稱,在此次“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各黨派對新德里政府的做法一邊倒持強烈譴責的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考慮庫爾希德訪華可能是印度政府的一個微弱回應。《印度時報》2日也稱,“如果中方未能在短期內盡快提出外交方案,可能為兩國外交關系帶來陰影”。 對于中印軍方關于邊境“對峙事件”的第三輪磋商失敗可能影響兩國關系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表示,雙方正通過有關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和邊防會晤渠道進行密切溝通和磋商。這些接觸增進了彼此對對方關切和立場的了解,有助于盡快妥善解決問題。中印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雙方就這一問題不應影響兩國關系整體發展達成重要共識。 但印度軍方開始展現出強硬。《亞洲時代》2日稱,印度陸軍總參謀長比格拉姆-辛格1日向中央政府作關于此次“對峙事件”的報告,建議政府采取多方措施,包括在拉達克地區加強軍事防備,切斷中國軍隊的供給線,提高對峙地區的軍事警備級別以快速調兵等。《印度斯坦時報》稱,對于這些提議,印度軍方也有人擔心將惡化局勢。美聯社2日引述學者的分析稱,新德里現在陷入兩難境地,采取強硬措施可能會導致和解放軍的軍事沖突,什么都不做則等于容忍中國士兵“深入印度腹地”。 《第一郵報》2日分析稱,這次“對峙”事件發生在印度總理辛格訪日之前,很可能是警告印度不要支持日本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的要求。“就像印度擔心中國的‘珍珠鏈’一樣,中國也擔心印度”。該報的另一篇文章則提出應對中國的7個“非戰措施”:第一,現在就行動,建設邊界基礎設施和攻擊能力;第二,在“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做戰爭準備;第三,在西藏和臺灣問題上發出印度的聲音;第四,利用貿易制裁中國;第五,軟硬兼施利用中國企業;第六,聯合美、日、越南、東盟,外交包圍中國;第七,拒絕接待中國領導人。 不過在美國卡內基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薩曼看來,印度的反應有點小題大做。印度《每日報道與分析報》2日引述對她的采訪稱,印度媒體太過專注于中國士兵“入侵了多少公里、搭了幾個帳篷”,但在中國看來,這只是大局勢中的一個小問題。薩曼稱,中印“帳篷對峙”只是個“戰術問題”,并非一些印度媒體所稱的“中國預謀”。 (陳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2]外交部:中印正就邊界問題進行密切溝通和磋商
- [ 05-02]中方回應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第三輪磋商失敗報道
- [ 04-29]中國前駐印大使:印度右翼報人興風作浪渲染戰爭
- [ 04-28]印度總理稱中印邊界對峙是局部問題 批評炒作者
- [ 04-27]印總理稱中印邊界對峙可和平解決 批惡意炒作者
- [ 04-27]印度外長:中印邊境對峙像痤瘡 只需要敷一點藥膏
- [ 04-25]國防部回應“中印軍隊在邊境地區對峙”事件
- [ 04-25]媒體:中印軍隊“帳篷對峙”已十日仍未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