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
      分享
      第72期 建甌唱曲子:堅守鄉音的哼唱
      • 鄒超燕為小學生們授課。受訪者供圖
      • 鄒超燕表演建甌唱曲子。受訪者供圖
      • 建甌唱曲子表演時用到的樂器扁鼓、竹板、竹鼓。東南網記者 陳艷攝
      • 鄒超燕(左起第四位)與呂萬春為學生們表演。受訪者供圖
      • 以抗洪搶險為題材的建甌唱曲子《抗洪救災》。 受訪者供圖

      敲竹鼓、打快板……5月11日,記者走進建甌市文化館,幾名文藝愛好者正在練習新創作的建甌唱曲子劇本《萬木林的傳說》,純正的唱腔和方言引人駐足傾聽。

      建甌唱曲子作為流行于建甌方言區、用建甌方言進行演唱的、唯一形態完備的曲藝品種,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過去,唱曲子曾是盲人的謀生手段,建甌僅存的幾位盲人藝人已是耄耋之年,因此,這種地方特色曲藝一度瀕臨失傳。

      轉機,出現在建甌文化館工作人員鄒超燕的一次隨口哼唱。

      從小耳濡目染

      鄒超燕表演建甌唱曲子。受訪者供圖

      現年60歲的鄒超燕,是土生土長的建甌人。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之家,父親是民間藝人。

      “小時候,人們生活娛樂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帶著我和哥哥們去聽盲人唱曲子。”鄒超燕說,早年,唱曲子在當地非常受百姓歡迎,每逢佛誕廟會或大戶人家婚慶壽誕活動都會請盲人藝人來表演;得閑的時候,左鄰右舍還會湊份子請藝人就地來一曲。耳濡目染中,曲中的鄉音和唱詞中的善惡,在鄒超燕的心里扎下了根。

      “據不完全考證,建甌唱曲子最早可追溯到唐武德年間,至今有近1400年歷史,相傳是由宮廷表演傳到民間的。”說起唱曲子,鄒超燕如數家珍。建甌唱曲子的演唱形式根據表演時長和內容的不同,有“小段、單本、多本”之分。演唱內容中“勸善”最為多見,演唱曲目多為歷史與人物演義,如《說唐》《楊家將》《孟麗君》等。

      建甌唱曲子表演時用到的樂器扁鼓、竹板、竹鼓。東南網記者 陳艷攝

      正聊著,鄒超燕輕聲唱起了《楊明勸妻》。忽然,他覺得缺點什么,轉身從辦公桌抽屜里取出一只實木扁鼓和一副竹板。“這就是唱曲子的伴奏樂器,結構簡單、方便攜帶。”說著,他即興表演起來。

      那曲中,有建甌風土人情,有芝城歷史故事。扁鼓與竹板默契相和,配上說唱的曲調,形成了富有閩北特色、獨一無二的建甌唱曲子。

      無意之中成全

      鄒超燕(中)等參加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受訪者供圖

      成年后的鄒超燕進入建甌市文化館,雖然一直從事曲藝方面的工作,卻并非一位專門的唱曲子藝人。由于舊社會時唱曲子皆由盲人乞者表演,普通百姓家不愿孩子學習這門藝術。當時已知的唱曲子藝人也都是些盲人。

      2011年,為了迎接福建省第四屆曲藝節,老藝人陳彬銓、陳德泉等人根據建甌歷史故事創作了《全城之母》,由建甌文化館組織進行排練。

      但在排練過程中,盲人藝人的表演局限性也凸顯出來。一方面,老藝人們均為盲人,登臺有諸多不便,表演時長也很難控制;另一方面,老藝人均年事已高,如何保證他們的出行及演出安全,也成了一個難題。

      巧的是,鄒超燕當時負責協助演出。無意中,他拿到了《全城之母》的劇本。“我從小聽唱曲子長大,后來又在市文化館從事曲藝工作,常聽老藝人演唱。拿著本子,我就憑感覺哼了起來。”回想當時的情景,鄒超燕說,自己和唱曲子真的是“有緣”。

      鄒超燕(左起第四位)與呂萬春為學生們表演。受訪者供圖

      連續唱了幾段后,鄒超燕心想“呀,這我會啊!”同事們聽他唱得有模有樣,大膽提出,由他作為代表參加演出的想法。本就對唱曲子有著濃厚興趣的鄒超燕欣然應允了,正式開始學習唱曲子。為了盡快掌握技巧,他先后拜師唱曲子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德泉和呂萬春,希望從他們那里學到最正統的唱腔。

      “館長讓我趕緊學起來參加曲藝節,當時真是時間緊,任務重。”鄒超燕咬著牙逼自己快點學會。為了練好唱調唱腔,他常把自己關在衛生間,沒日沒夜地練習。“大夏天廁所又悶又熱,經常練得大汗淋漓。”鄒超燕說。

      但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難,并不是學藝的勞累,而是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唱曲子是瞎子的事,你做這個干嘛?”“唱的東西聽不懂,一點意思也沒有,你也學?”……自鄒超燕決定學習唱曲子以來,這樣的反對聲、嘲諷聲不絕于耳。但他并未因此言棄:“唱曲子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有重要的歷史和語言價值。我不僅要學會,還要盡我所能,把建甌的曲藝項目傳承下去!”

      終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堅持,鄒超燕習得了其中精髓,成為了唱曲子的一把好手,并用親身行動回應了質疑:2012年,由他領銜表演的建甌唱曲子《全城之母》首次登臺便轟動芝城,在省第四屆曲藝節上獲得節目三等獎。他表演的《楊明勸妻》,則獲得省首屆“丹桂獎”曲藝(電視)大賽業余組表演獎三等獎。

      2017年,鄒超燕被評為南平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甌唱曲子代表性傳承人。

      舊瓶裝進新酒

      鄒超燕為小學生們授課。受訪者供圖

      正如鄒超燕所說,唱曲子的傳承需要“后繼有人”。但隨著時代變遷,唱曲子也遇到了與許多非遺項目相同的困境——沒人看、沒人學。這讓身為傳承人的他有些坐不住了。

      近年來,鄒超燕除了勤于練習外,在推動唱曲子傳承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在建甌市文化部門的推動下,他參與組建了一支由十幾名文藝愛好者組成的隊伍,有創作人員,也有年輕的表演者,為技藝的傳續儲備了新鮮血液。

      2018年,鄒超燕將唱曲子引進校園,在建甌市實驗小學開設兩周一次的唱曲子課程。除了教授唱調、唱腔外,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準確地理解唱曲子,鄒超燕還注重講授唱曲子的故事和建甌方言的發音,引導他們的興趣,加深孩子們的表現力。在2018年建甌市紀念五四運動99周年文藝晚會上,由該校少先隊員表演的《最小的人 最大的愛》廣獲好評。

      作為從“街頭”形式發展而來的曲藝形式,建甌唱曲子表演形式簡單,以唱為主,分為“單人演唱”和“單人演唱、多人助演”兩種形式。如何增強舞臺表現力使其在舞臺表演上占據一席之地,如何反映時代變遷展現當代生活等,關系著唱曲子傳承、發展的前景和出路。

      以抗洪搶險為題材的建甌唱曲子《抗洪救災》。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建甌唱曲子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契合時代發展的主題內容,歌頌贊揚身邊正能量。以抗洪搶險為題材的《抗洪救災》、以廖俊波生前事跡為題材的《我是小人物》等唱曲子作品應運而生。其中,《我是小人物》獲得“鄉音.鄉情.中國夢”南平市第七屆農村文化藝術節一等獎。

      為了讓唱曲子與時代更好地互動,鄒超燕也在積極謀求新的改變。“目前想在道具和表演形式上做一些變化,但無論怎樣創新,我們都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保留建甌唱曲子的原汁原味。”(本網記者 陳艷 通訊員 葉秋艷)

      據不完全考證,建甌唱曲子最早可追溯到唐武德年間,至今有近1400年歷史,相傳是由宮廷表演傳到民間的。

      近年來,在建甌市文化部門的推動下,傳承人鄒超燕參與組建了一支由十幾名文藝愛好者組成的隊伍,有創作人員,也有年輕的表演者。2018年,鄒超燕將唱曲子引進校園,除了教授唱調、唱腔外,還注重講授唱曲子的故事和建甌方言的發音,為技藝的傳續儲備了新鮮血液。

      “唱曲子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有重要的歷史和語言價值。我不僅要學會,還要盡我所能,把建甌的曲藝項目傳承下去!” ——鄒超燕

      記者 陳艷
      編輯 林瑤
      昵 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YOU中国少妇|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给我免费播放片黄色|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出水视频| 交换年轻夫妇5| 久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综合|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 野花视频在线官网免费1| 好男人www在线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色片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mp4|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国产青青草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毛片试看120秒|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bd|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日本护士69xxxx免费|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野花影院在线直播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99|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波多野结衣和黑人|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91欧美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