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建昌幫中藥炮制傳統技藝 “建昌幫”是中國南方古藥幫,中藥炮制的重要源流之一,主要發祥于江西省南城縣建昌鎮。它源于東晉,興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時成幫,衰落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光澤縣是其重要的傳承地,當地中藥炮制技藝歷來名列全省前茅,出現過余春霖等一批享譽省內外的中藥炮制大師,余松柏便是余春霖之子。如今,66歲的余松柏是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僅存的幾位第五代傳承人之一。
余松柏師傅正在演示雷公刨的使用方法。 東南網通訊員 高群 攝 融于戰火紛飛時 合在文武水火間 光澤中藥業發展歷史久遠,境內中藥材種類豐富,有著“中國厚樸之鄉”的美譽。因地鄰江西,明末清初及抗日戰爭時期,江西建昌藥商為避兵亂到光澤發展,“建昌幫”中藥炮制絕技與光澤當地的藥業兩度融合,形成具有光澤特色的“光澤建昌幫”。 數次融合發展中,光澤建昌幫藥業形成獨具風格的中藥炮制技藝,在工具、輔料、工藝、方法等各個方面都獨具本幫的傳統風格,講求“形、色、氣、味”,飲片外形追求“凈、斜、薄、光、大、美”,且“味厚,毒低,效高”。建昌幫刀刨齊全,特色工具多,以雷公刨最具特色;輔料方面,要求選料獨特、尊古道地、制備考究、一物多用,尤以谷糠炒制最有特色;炮制工藝方面,素有炮炙13法(炒、炙、煨、煅、蒸、煮、炆、熬、粹、露、曲、芽、復制和其他制法)之說,講究“謹伺水火不失其度,炮炙精細逞其巧妙”。 “水制和火制非常有講究。水制要注意區分四季水性,在浸漂藥材時必定根據季節氣候而定;火制和水火共制與烹調技術相通,必須熟諳文武火候的運用。這樣炮制出的中藥飲片才可達到減毒增效的效果。”余松柏解釋道。
蒸制藥材。 東南網通訊員 高群 攝 戰爭帶來了光澤建昌幫藥業的繁盛,也是其衰弱的重要原因。抗日戰爭中,很多傷病員通過西醫的治療,很快痊愈了,西醫漸受青睞,而中醫藥卻很少再有人問津了,很多藥鋪都關門歇業,光澤建昌幫中藥業也開始逐漸式微。幸好,一些老中醫不舍得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和寶貴文化遺產就此失傳,因而堅守著中藥行業及相關技藝。這當中,就有余松柏的父親余春霖。 “我父親是江西南城人,他13歲時就跟隨建昌幫中藥炮制大師丁華先學習中藥炮制技藝,后因躲避戰亂來到光澤開了‘太和春’藥鋪。”余松柏說。余春霖的中藥炮制技藝精湛,是當時光澤建昌幫的代表人物。他炮制飲片時,工序嚴格,用料講究,還不斷自我專研創新。也因此,余春霖和其弟子加工出來的中藥飲片都清潔美觀,色香味俱全,且療效好。作為中醫藥師的兒子,余松柏很早就跟著父親學習中藥飲片炮制技藝,深得父親的真傳。
師帶徒,讓非遺活態傳承。 東南網通訊員 高群 攝 堅守傳承數十載 散發余熱千百分 父親余春霖辭世后,余松柏繼承父親遺志,和父親其他弟子致力于堅守、保護、傳承和創新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 “父親常對我們說‘中藥飲片是用來治病救人的,我們要炮制良心飲片’,所以他對我們制作中藥飲片要求格外嚴格。”回憶起父親對建昌幫中藥炮制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作風,余松柏記憶猶新。“為了讓中藥飲片更美觀又能更好地發揮藥效,他要求我們切片時改直切為斜切,切成柳葉形的同時要薄透如蟬翼。為了保證飲片的療效,同時減少副作用,他叮囑弟子們制作飲片時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懶或弄虛作假。我就曾因切片厚薄不均而被父親要求重切,還曾因炒白芍時用大火炒,把色炒黑了被父親訓責過。”正是在父親這樣嚴格要求的傳授下,為余松柏能夠系統地熟練掌握這門技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余松柏按古法炮制中藥材。 東南網通訊員 高群 攝 “我十分熱愛這份亊業。”幾十載相依相伴,余松柏對重要炮制技藝很有感情。退休前的余松柏在縣中醫院工作,他帶領其他員工尊古炮制,認真操作,有效提高了中藥飲片的品質,保證了醫生臨床治療的需要。他還曾參與編寫《光澤縣中藥加工與炮制》一書,載藥234種,在全國發行1萬余冊。 “2016年~2017年,在縣政府對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的重視下,縣中藥材協會聘請我和另一位傳承人金明庭師傅到承天藥業建昌幫中藥炮制工作室,制作中藥飲片樣品。我們在短短的兩年里,依據傳統的炮制工藝,結合中國藥典的標準,完成了280多種質量上乘的精品,展示了光澤建昌幫中藥飲片的特色。”提到自己為光澤建昌幫所做出的成績,老人家頗為自豪。他說:“作為退休的老中藥工,我會繼續努力,發揮余熱,為保護和傳承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貢獻自己的力量。”
余松柏在炮制好的中藥飲片展示柜前。 東南網通訊員 高群 攝 老樹逢春展新芽 古法炮制煥新生 “中藥炮制是個臟活累活,一般年輕人不愿意干。前幾年,光澤縣中藥材協會在全縣范圍內尋找建昌幫傳人,最后找到了13位,均已退休,沒有年輕傳人。”談及傳承的困難,余松柏有些黯然地說。身懷絕技的中藥飲片炮制大師相繼謝世,他們的嫡傳弟子也多已退休或即將退休,又大都后繼無人。光澤建昌幫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好在近年來,在光澤縣委、縣政府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光澤建昌幫在保護、恢復、傳承和創新、提高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早在2004年,光澤縣就成立了中藥材協會,后又設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小組。光澤縣先后為13位建昌幫傳人登記造冊;成立了“光澤建昌幫炮制技藝傳承工作室”;建立了光澤建昌幫古法炮制車間;創建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展覽廳;舉行光澤建昌幫拜師儀式等;積極進行建昌幫炮制技藝的申遺工作。今年,光澤建昌幫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重視、和保護這項非遺技藝。
七葉一枝花林下栽培施肥研究實驗基地。 東南網通訊員 李福根 攝 更為可喜的是,2014年福建承天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光澤崇仁鄉成立,該公司投資2700萬元收購了金明庭和余松柏的工作室所在的福建瑤理藥業公司。 資本的注入讓光澤中藥產業迸發新生。2019年,光澤寨里鎮引進該公司重樓林下野生撫育及限耕容器規范化種植基地項目。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公司與當地100多戶村民簽訂藥材種植合約,這一舉措可盤活2000多畝閑置的荒山。未來,承天公司的多項藥材種植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把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變成勞動力,并吸引外出打工的中青年人回鄉創業,發展林下經濟,光澤中藥產業經濟效益顯現。 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采用的是古法炮制,現代高科技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很難達到工藝要求,公司便請金明庭和余松柏這樣的老師傅來試驗,讓機器模仿典籍中“九蒸九制”炮制經過,并模仿建昌幫的手法進行當歸切片等,如今都已實驗成功。同時,還將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與國家級中藥炮制大師王孝濤的炮制技藝有機融合。目前,按照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承天藥業已經加工生產出了300多種樣品。 如今,光澤建昌幫已傳至余明光、傅驛欽等五位第六代傳承人,他們是余松柏和金明庭的弟子。談及下一步傳承,余松柏很看好政府的力量,“希望政府今后要繼續重視和關心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工作,讓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他說。 (東南網記者 陳艷 通訊員 高群 林麗麗 李福根)
|
幾十載相依相伴,余松柏對中藥炮制技藝很有感情。他曾參與編寫《光澤縣中藥加工與炮制》一書,載藥234種,在全國發行1萬余冊。2016年~2017年,縣中藥材協會聘請余松柏和另一位傳承人金明庭到承天藥業建昌幫中藥炮制工作室,制作中藥飲片樣品。在短短的兩年里,他們完成了280多種質量上乘的精品,展示了光澤建昌幫中藥飲片的特色。
“作為退休的老中藥工,我會繼續努力,發揮余熱,為保護和傳承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藝貢獻自己的力量。”——余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