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分享
      第 6 期 糊一盞燈籠 燃一年愿景
      • 蔡起德制作油紙燈籠
      • 莆田油紙燈籠
      • 懸掛著的油紙燈籠
      • 蔡起德制作油紙燈籠中
      • 莆田油紙燈籠

      燈籠在民間象征著吉祥美好、驅(qū)妖避邪、祛除百病,過年掛燈籠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油紙燈籠做工精細,是民間雅俗共賞的一種實用工藝品。莆田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城廂區(qū)東海鎮(zhèn)東沙村的蔡起德夫婦對傳統(tǒng)油紙燈籠,有著一份堅守的情懷。

      年味漸濃,東沙村金沙宮附近古巷的蔡起德油紙燈籠店,一早就迎來買燈籠的顧客。蔡起德高興地說:“臨近除夕、春節(jié),各地喜事接二連三,每天都有顧客光顧。這些天,自己與老伴幾乎天天加班制作,有時晚上做到下半夜一兩點。”

      莆田油紙燈籠。

      春節(jié)前后,是蔡起德夫婦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對于一位燈籠師傅來說,自己制作的燈籠成為搶手貨,有一種成就感。在他家的閣樓里,有著滿屋各式各樣的油紙燈籠。因為他制作的燈籠美觀牢固,每年這時候十里八鄉(xiāng)的顧客都會幕名而來。很多地方的宮廟也會上門訂購,包括湄洲島媽祖祖廟、上英宮、上興宮等。一年下來,他們會制作三、四千個燈籠。

      蔡起德說:“一般年底12月銷量最大,這時候有結(jié)婚、房屋下樁、喬遷,還有正月媽祖出游的媽祖燈、菩薩燈,元宵各個宮廟使用的油紙燈籠。我們制作的‘天地燈’掛一整年都不會壞,很多人來買,都忙不過來。”

      鄰居老蔡接過話茬,自己就住這隔壁,每年農(nóng)歷11月開始,這里會排長龍,他們連飯都沒空吃。

      蔡起德制作油紙燈籠。

      蔡起德八歲起就跟著父親學做紅燈籠,他家祖輩從1891年開始制作油紙燈籠,已經(jīng)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他的爺爺和父親曾是有名的油紙燈籠師傅,一輩子與燈籠打交道。他說,父親是第二代,自己是第三代,工齡已有40年。他坦言,自己掌握了莆田古式各式燈籠的油紙制法,熟知工藝流程,了解各個燈式、各個圖案、不同色彩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制作過程的各個關(guān)鍵秘訣、特殊配方和火候時機,如燈籠胚的加工、桐油的特殊熬制。經(jīng)過不斷探索,他的油紙燈籠制法自成體系,從天地燈、宮廟燈、宜居燈到結(jié)婚燈、壽燈、照明燈,都有不同的設(shè)計寓意與故事。他說,油紙燈籠應(yīng)用于莆田傳統(tǒng)民俗的各個方面,不同場合使用不同制式、不同內(nèi)涵的油紙燈,規(guī)制著嚴格的禮制內(nèi)容,有著豐富的民間傳說。

      提起油紙燈籠的來源,蔡起德娓娓道來:油紙燈籠源自漢代的吉慶掛燈。在莆田民間,每逢婚慶、喬遷、祝壽或者春節(jié)元宵,家家戶戶必掛油紙燈籠。因此,這一技藝形成的歷史超過千年。他說,在明嘉靖年間抗倭斗爭中,戚繼光因大軍兵馬未到,為設(shè)疑兵之計,組織百姓在夜間以蛇陣游燈的形式迷惑倭寇,使敵酋誤認戚軍大隊伍在夜行軍趕到莆田,嚇得不敢出戰(zhàn)。直至兩天后,戚家軍兵馬集齊一舉殲滅倭寇。以后,每年元宵節(jié)期間,莆田、仙游不少地方都有舉行規(guī)模浩大的“游蛇燈”活動,以紀念這一段難忘的歷史。此俗促進了莆田燈藝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到應(yīng)有的保護,元宵游燈活動成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民俗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油紙燈籠工藝的復興。

      蔡起德制作油紙燈籠。

      據(jù)蔡起德介紹,這種純手工的莆田古式油紙燈籠,代表莆田地方傳統(tǒng)民俗整體禮制規(guī)范和特殊文化內(nèi)涵,極具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但制作過程繁鎖。首先要購買燈籠的竹坯,進行修整,再貼上烤焙紙,刷上一層面粉糊。然后,按照顧客的要求,在晾干的的燈胚烤焙紙上描畫,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含義;還需要涂刷一層桐油,讓整對燈籠看起來有光澤、亮度,更加牢固。最后,安裝燈腳,即將小圓木片燈腳上的鐵絲從燈籠的底部拉穿過頂部,加上鐵絲、插蠟燭的燈臺、提手的小竹棍。

      莆田油紙燈籠。

      這種傳統(tǒng)油紙燈籠描畫的步驟尤為重要,不僅要把中國龍等神話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在著色時更是需要七種顏色之間相互配合。小小的燈籠上蘊含了豐滿的內(nèi)容,既體現(xiàn)“五行融合”等傳統(tǒng)文化,又表達了“福祿壽”“雙喜臨門”“添財添丁”等美好祝愿。蔡起德介紹道,如今仍堅持用古法制作油紙燈籠的手藝人越來越少了,更多簡化的步驟,帶來更快的制作效率、更低廉的價格。對于現(xiàn)今的情況,蔡老先生不置可否,不過他和妻子將會默默堅守著這項祖輩留下來的象征吉祥的傳統(tǒng)手工藝,并把它傳給下一代,“以前做的人挺多,這一帶有七、八戶做燈,現(xiàn)在只剩我一家了。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還好我們傳承下來,孩子們也學會了,這個項目已被評為市級非遺,我家里外孫等晚輩也能制作了。”

      蔡老望著這精心制作的一桿桿油紙燈籠,希望這一個個象征吉祥如意的油紙紅燈籠,點亮人們新一年的愿景。(通訊員 易振環(huán) 黃益彬 陳麗君 本網(wǎng)見習記者 楊超斌)

       

      蔡起德八歲起就跟著父親學做紅燈籠,他家祖輩從1891年開始制作油紙燈籠,已經(jīng)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他的爺爺和父親曾是有名的油紙燈籠師傅,一輩子與燈籠打交道。他說,父親是第二代,自己是第三代,工齡已有40年。
               經(jīng)過不斷探索,他的油紙燈籠制法自成體系,從天地燈、宮廟燈、宜居燈到結(jié)婚燈、壽燈、照明燈,都有不同的設(shè)計寓意與故事。他說,油紙燈籠應(yīng)用于莆田傳統(tǒng)民俗各個方面,不同場合使用不同制式不同內(nèi)涵的油紙燈,規(guī)制著嚴格的禮制內(nèi)容,有著豐富的民間傳說。
               如今仍堅持用古法制作油紙燈籠的手藝人越來越少了,更多簡化的步驟,帶來更快的制作效率、更低廉的價格。對于現(xiàn)今的情況,蔡老先生不置可否,不過他和妻子將會默默堅守著這項祖輩留下來的象征吉祥的傳統(tǒng)手工藝,并把它傳給下一代。

      “以前做的人挺多,現(xiàn)在只剩我一家了。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還好我們傳承下來。”——蔡起德

      記者 楊超斌
      通訊員 易振環(huán)
      編輯 王培欣
      昵 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国产师生制服|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久久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好男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片|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免费tv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18禁强伦姧人妻又大又| 日本制服丝袜在线|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呦交小u女国产秘密入口|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好男人资源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激情小说在线播放| 国产公妇仑乱在线观看|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高清色本免费现在观看| 亚洲黄色三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