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7日?
      第二期

      曾靜萍:梨園戲的守望者

      作者:陳楠   責任編輯:陳瑋

      image.png

      曾靜萍劇照 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1月7日報道(本網記者 陳楠)她14歲誤入梨園、25歲一夜成名;她是福建省首位“梅花獎”演員、二度“梅”得主;她讓具有800多年歷史的地方劇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她是“梨園皇后”曾靜萍。

      “替補”出的梨園名家  

      進梨園對曾靜萍來說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曾靜萍的父母都是話劇演員,他們也是福建省第一批電影藝術演員。小時候,曾靜萍就經常跟著父母到鄉間、軍營演出。有時候缺小演員,大家就讓曾靜萍上臺來表演,在這樣的環境成長起來的曾靜萍從小就熱愛唱歌跳舞。

      12歲時,北京舞蹈學院來招生,她想去,父母卻極力反對。他們做了一輩子演員,覺得這行實在太辛苦,他們不舍得女兒受苦,也不舍得女兒離開自己身邊。曾靜萍只好把興趣轉入了“地下”。但是,對于藝術的熱愛讓她產生了自己做主的想法。于是在1977年,福建省藝術學校梨園班招生,尚不知梨園戲為何物的曾靜萍瞞著父母偷偷報了名。也許是上天磨煉她,跟她開了個小玩笑,她因“聲帶小結”落選了,但一個月后,因別的學員退學,她以替補身份進入藝校。

      在學校時,曾靜萍不是最受老師喜歡的類型。別的孩子都跟著老師的示范反復練習,她卻不肯好好模仿,時常給老師“挑毛病”,在心里琢磨更好的表達方式,遇到不喜歡的課還會逃課。加上學戲時她正處在變聲期,嗓子較粗,自身條件又不太突出,老師無法明確地將她定位到某一個行當,因此獲得的演出機會少之又少,演戲也多是替補。排演時,一般要按照角色的重要程度,分為A、B、C組,她在C組,生也演過,旦也演過,丑也演過。但也正是這段當“雜牌生”的經歷,讓她能有機會接觸每個行當,每個行當都能練得有模有樣。這為她日后能扮演各種角色,成為戲路寬的演員打下了基礎。

      1983年,福建省首屆青年演員比賽,從前的同學很多都獲得金獎銀獎,曾靜萍只拿到了銅獎。這件事對她產生了深深的刺激,至今記憶猶新。不想接受失敗,唯有奮發努力。那時劇團重排梨園經典戲《朱文》,曾靜萍把“一粒金”的形象發揮到了她所能達到的“極致”。

      “那時候是通過自己心里理解和導演給的啟發,化成自己的動作,當動作和心理統一時,你就會演得特別舒服,觀眾也特別理解你,這樣的理解也就是藝術效果。”曾靜萍坦言。

      經過辛苦的磨煉,曾靜萍再次亮相,便一鳴驚人。1986年福建省首屆“水仙花”演員獎評選,曾靜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1988年,首屆中國戲劇節在北京舉行,曾靜萍憑借新編梨園戲《節婦吟》,榮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這是“梅花獎”開評6年來,福建演員第一次摘“梅”。巨大成功讓她迅速成名,也讓梨園戲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此時,她年僅25歲。

      用心演繹 梨園戲走出國門

      曾靜萍主工梨園戲旦角,她的表演韻味醇厚,扮相被譽為“細膩迷人”,刻畫人物入木三分。舞臺上的她光芒四射,舉手投足間,來自梨園戲獨有的古雅、詩意、情趣,頓時如香茗般沁人心脾,久久回甘。《蔡文姬》《御碑亭》《陳仲子》《陳三五娘》《蘇秦》《朱買臣》……一部部戲就是一個個腳印,見證著曾靜萍在藝術上的攀登與超越。

      在《董生與李氏》中,她一度實驗性地把古典舞蹈、話劇揉進了李氏這個角色的表演中。憑借重新理解之后演繹的《董生與李氏》,曾靜萍再次榮獲“梅花獎”(二度“梅”)。終于,在44歲那年,她以《董生與李氏》摘得第二朵“梅花”,這部作品也成為她流傳最廣的代表作。

      2013年,法國MC93國家劇院的藝術總監索梅爾來中國選節目。在沒有布景、只有服裝的情況下,劇組專門為他演了一場戲。看完之后,索梅爾為梨園戲、也為曾靜萍的表演所折服。他不吝贊美道:“這是我五十年來看過的最偉大的作品!”

      《董生與李氏》劇組受邀到法國、希臘,連演八場。在曾靜萍的率領下,梨園戲頻頻走到海外,聲名遠揚。她曾與歐洲十幾位藝術家合作實驗戲劇《環球靈魂》,這部戲參加了歐洲多個戲劇節、藝術節。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還曾和法國藝術基金簽下五年的藝術合作協議,通過這個平臺,《董生與李氏》《節婦吟》《大悶》在歐洲巡演,還以法語話劇的形式被重新演繹。

      在海外的表演經歷,與海外藝術家的合作,讓她開闊了眼界,更確立了自信,對自己,也是對梨園戲。

      推成出新 古老劇種迎來新發展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梨園戲有著方言障礙、地域局限等問題。古老戲腔唱誦著千年的悲歡,時至今日,落到曾靜萍這一代人肩上的是傳承與發展的雙重責任。

      近十年來,曾靜萍和她的同事們恢復了很多古老的劇目,她不僅發現了梨園戲真正的精髓和美妙之處,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戲中找回了閩南的方言。 

      不僅如此,在她的帶領下,泉州梨園戲的年輕演員也做了一些跨界的嘗試,他們組建了“尚好聽”樂隊,用新穎的方式詮釋梨園戲優美的曲調。年輕觀眾通過“尚好聽”認識了梨園戲,再回到劇場,成為梨園戲的觀眾。

      近幾年,非遺跨界之風流行,成功拉近了傳統與現代的距離,也為年輕人了解、喜愛非遺文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傳統傳承與創新發展并不矛盾,這些跨界創新的藝術形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梁。通過傳統文化與流行元素的碰撞,可以把年輕人的目光吸引過來。”曾靜萍坦言,需要做的是去培育市場,而不是去迎合觀眾。對于這樣的創新,剛開始時她是忐忑的,“因為從嚴格的角度講,本真的東西是很不應該隨便去做剝離的。但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非常謹慎,把原來的東西留住,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增添了很多時代的色彩。”

      這些年,曾靜萍致力于交流展演活動,經常邀請昆劇、川劇、莆仙戲等其他劇種到泉州演出、講座、交流。曾靜萍認為這種交流,使藝術傳承更有活力。

      “有復制性的傳承,有智慧性的傳承。要有思考,有嘗試,有發展,有創新。”曾靜萍深諳傳承的精髓,她認為,“人永遠是最重要的,要留住傳承者的心。”

      專欄《藝述》

      記者:陳楠

      編輯:陳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操女人免费视频| 亚洲成熟人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 撒尿bbwbbw|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 日日夜夜嗷嗷叫| 天堂资源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李老汉在船上大战雨婷|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美国艳星janacova|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5g影讯5g探花多人运视频| 岳在我胯下哭泣|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 国产免费直播在线观看视频| 18分钟处破好疼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欧美一级特黄乱妇高清视频| 夜来香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の友人北条麻妃| 波多野结衣全部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111111在线观看|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www久久com|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变态柔术ⅹxxx另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骚虎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