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亮在“國樂大賞之夜”上演奏塤。 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古塤,閉口吹奏樂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被譽為“音樂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稑窌氛f:“塤之為器,立秋之音也?!眽_的音色古樸、低沉、滄桑、神秘、哀婉,具有其獨特的音樂品質。然而,古塤歷經蕭條,到近代已瀕臨失傳。 經過持續不斷地對塤進行深入研究,1983年,趙良山以一曲《哀郢》讓具有7000多年歷史的古塤重獲新生,從而被稱為“中國古塤第一人”。1986年,趙良山調到廈門大學音樂系任教,古塤演奏技藝的傳承發展與教學傳播在閩海之濱扎下了根。 趙良山之子趙亮,繼承了父業。父子倆共同致力于古塤傳承與推廣,經常在廈門各地舉辦文藝演出、教學、學術講座,積極推動古塤傳播與發展。在父子倆的努力下,2008年開始,廈大開設陶笛選修課。此外,趙亮以陶笛為先導樂器,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從高校到老年大學,按受眾定制陶笛和塤文化公益課程,讓陶笛這件源自塤的樂器在廈門家喻戶曉。 2009年,古塤申報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獲得成功;2017年,古塤成功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了更好地推進古塤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2020年10月,趙亮團隊推出“古塤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海內外選拔真正熱愛古塤藝術的學員,借鑒傳統師承方法,予以重點培養,為古塤非遺項目傳承事業儲備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