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益剪紙培訓班上,孩子們正圍著“剪花嫂”學習剪紙。 福建日報通訊員 徐強 攝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和廣泛流傳的民俗活動。浦城地處福建最北端,與浙江、江西相鄰,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為浦城帶來頻繁的人口流動,同時也為浦城剪紙的出現創造條件。 浦城剪紙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時,當時北方戰亂,一批中原士大夫南遷到土地肥沃的浦城定居,并帶來了各種先進的造紙技術,剪紙藝術也由此而生。經過上千年的融合演變,浦城剪紙既保留中原文明印跡,又融入吳越源流遺風,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浦城,剪紙亦被稱為剪花,從事剪紙的婦女被稱為“剪花嫂”或“剪花婆”。浦城剪紙的特點,一是以字組畫,畫中有字,字中有畫;二是獨幅紋樣居多,這與剪紙多用于點綴和裝飾喜慶之事的用品有關;三是諧音寓意。四是傳統文化印跡明顯,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的花樣占有一定數量;五是代代相傳,花樣以原生態流傳居多。 2007年,浦城民間剪紙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浦城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 2014年,浦城民間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浦城民間剪紙目前擁有省級傳承人2人,市級傳承人3人,縣級傳承人3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