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代傳人王道武在幫顧客維修樂器。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老天華”樂器行,原名“天華齋”,由音樂愛好者王仕全,于清嘉慶六年(1801年)創設在臺江茶亭。老天華樂器制造技藝精湛,經六代人的傳承和創新,不斷精益求精,發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樂器老鋪,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曾在190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奪得銀獎;2001年5月,在福州舉行的中國商業博覽會“老字號”產品展覽中,老天華樂器鋪被中國商業聯合會授予為“中華老字號”。2009年,“老天華”樂器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天華”店鋪里制作的樂器除了逗管、三弦、南胡、椰胡、笛、笙、鑼拔、云鑼等十番樂器外,還有閩劇及歌舞、曲藝界常用的樂器,比如月琴、雙清、六弦、七弦、京胡、箏、瑟、簫、逗管等。 “老天華”樂器特別注重選料,許多材料都用進口的,如暹羅木、印度黒木等,保證樂器具備準確的音色和音域,能夠發出悠揚和柔美的聲音,富有表現力。蒙皮工藝是老天華獨家祖傳。蒙出來的琴,音色較好,音量較大。 第四代傳人王子燊首創低音管、低音八角胡等低音樂器,并仿制阮琴、柳葉青琴、提琴等。已過世的第五代傳人王道輝,對十番用的樂器如笛子、椰胡、逗管、云鑼等進行改良,將音色、音準、音量提到較高水平,并將王子燊創出的加鍵低音管又進行改進,加了兩個低音,克服了民樂都在高音游走的缺點。 目前,同為第五代傳人的王道武,和兒子王增鑫經營著“老天華”樂器行,王道武制作的微縮版越胡、南胡、二胡、古陶塤等作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展出,讓“老天華”再次名聲大噪。他是老天華樂器制作技藝的省級傳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