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馬頭墻、天井、徽州三雕 歲月雕琢的建筑瑰寶
2025-04-28 16:43:30?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徽派傳統民居以營造技藝精湛高超,建筑裝飾豐富多樣,文化底蘊綿長深厚,成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2008年,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的文化中國行,走進安徽黃山,去看看歲月雕琢的建筑瑰寶的魅力。 位于安徽黃山黟縣西遞村始建于北宋年間,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今年初,按照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修繕的“追慕堂”重新向公眾開放,每天這里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游客。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館長 姚昱波:徽派建筑的概念是從兩宋開始初步成型,然后經過元代的發展,到了明清開始成熟定型。它實際上就是北方建筑與南方建筑、南方實地的一個結合。 徽派傳統民居以木結構為主,在營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結構方式。發展到宋代時,穿斗式與抬梁式融于一體,營造技藝有了較大的提高。 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承人 王輝民:在比較寬敞的廳堂等空間,會采用抬梁式,通過在柱子上擱置梁枋,梁上再立短柱,層層疊疊。而在一些相對較小的房間或者山墻部分,則多采用穿斗式,柱子之間用穿枋連接,這種結構更加節省木材,而且整體性強。 徽派傳統民居最顯著的外觀特征便是馬頭墻和天井。馬頭墻又稱“封火墻”,不僅具有裝飾性,還能起到防火、防風的作用,而天井則是徽派傳統民居獨有的平面布局方式,漏斗型的井口是建筑中通風、排水的核心所在。 除了建筑結構獨具特色,木雕、磚雕、石雕這“徽州三雕”,是徽派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精華所在。各種精美的圖案展現出工匠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古老的徽派建筑技藝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中。在通過“名師帶徒”模式培養技藝傳承人才隊伍的同時,當地還組建了徽派古建產業學院,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