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中,關稅動態地反映了各經濟體基于各自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而做出的妥協。
因此,關稅稅率應由各經濟體通過談判確定,在保護國內產業的同時,還能為本國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進口商品,從而促進消費,推動國際合作,并最終惠及本土產業發展。
由此可知,美國政府為了扭轉貿易逆差、重振本國制造業而將關稅武器化的做法,注定失敗。美方違背了以自由貿易和市場競爭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基本規律,其所謂的“談判”,不過是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謀求一己私利。
白宮聲稱,各國爭相與美國達成協議,但事實并非如此。各國已經看到,反對美國關稅敲詐的聯盟正在逐步形成。而目前從美國關稅政策中獲益的,大多是接近關稅政策核心團隊的一方,他們憑借美國股市波動而入賬數十億美元,一夜暴富。
美國政府此前承諾,將把關稅帶來的收入用于國內產業再投資,但這是犧牲了全球經貿、從美國中小企業及消費者身上榨取來的收入。
美聯儲周三發布的報告稱,四月份,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商界及社區“普遍存在”。報告指出,政府頻繁變更貿易戰策略,在“實際層面”造成負面影響,企業領導層感受到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難以就投資及未來規劃做出決策。
美國多個州的政府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周三,美國12個州在位于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質疑其關稅政策違法,給美國經濟造成混亂,要求叫停相關政策。訴狀稱,美國領導人推行的政策,只是他“一時興起,而非依法行事”。
中國清楚,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可持續。白宮聲稱,90個經濟體都急于主動與美國達成協議。憑借強大的經濟韌性和抵御外界風險的能力,中國成為了例外。
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形勢,中國始終堅持一個根本原則: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在悠久的歷史中,中國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知道,面對勒索和霸凌,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
近日來,美國政府頻頻暗示雙方或將很快達成“一項大協議”,隨后又改口稱是“一項特殊協議”。然而,美國尚未取消對華加征的懲罰性關稅,兩國也沒有展開磋商或談判,一切尚未定論,只能說態度積極。
周四,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均出面否認中美雙方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并表示此前的傳言均為“假消息”。
美國還聲稱與歐盟、日本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談判取得進展,但未得到任何一方證實。通過制造混淆視聽的假象,美國是在試圖掩蓋其關稅政策注定失敗的結局。
正如中國商務部及外交部發言人所重申的,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對話談判必須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美方自詡“善于談判”,就理應知道,只有為談判創造良好氛圍,才有助于早日達成協議。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使在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也從未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
中方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必須是平等、尊重、互惠的對話。協議能否達成,關鍵要看美國了。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4月25日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