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詞看香港文旅新氣象(香江觀察)
2025-04-23 12:51: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這個春天,香港文旅市場暖意融融。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訪港旅客約1220萬人次,同比增長9%。巴塞爾藝術展、國際七人橄欖球賽等一系列盛事接連舉辦,“跟著港劇游香港”“離島游”等各類花式旅游場景廣受熱捧,無不彰顯著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獨特魅力和巨大吸引力,展現出香港文旅產業活力澎湃的新氣象。 香港文旅市場的繁榮,離不開中央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去年中央推出一系列惠港措施,內地赴港澳“個人游”城市數量兩次擴容,增至59個城市,所有省會城市均被納入其中;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再“加碼”,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12000元人民幣;廣東省深圳市居民赴港旅游“一簽多行”政策落地實施……一系列措施為香港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香港文旅業的興旺,也離不開特區政府及業界的積極創新和持續努力。特區政府及旅游業界緊抓“識變、應變、求變”三個關鍵詞,推動旅游業提質升級,讓香港逐步實現從“引客來”到“留客在”的轉變,旅客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帶來“旺丁又旺財”的實效。 ——“識變”,才能準確把握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今,“游客的需求變了”,已成為香港旅游業界共識。從年齡結構上看,訪港的年輕人增加了,老年人減少了;從旅游方式上看,“跟團游”減少了,“深度游”增多了;從消費上看,“血拼”場景減少了,娛樂消費增多了。 香港旅發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內地訪港過夜旅客娛樂消費增長61.3%至41.9億港元,逛展、觀劇、聽演唱會成為內地游客訪港新潮流。市場需求的變化,促使香港必須調整策略,從傳統的“購物+旅游”轉型為“深度游”“特色游”“體驗游”。 ——“應變”,才能進一步提升業界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面對這些新變化,香港如何“接招”?一方面,特區政府積極落實“香港無處不旅游”理念,因應不同季節、節慶及盛事活動,整合中西元素,策劃更有“香港味道”的深度旅游產品;另一方面,全民參與打造“好客之都”,做好相應旅游配套,為旅客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今年上半年,香港共舉辦近百項盛事活動,涵蓋文化、藝術及創意、體育、大型會議和展覽等。特區政府提前公布盛事安排,鼓勵業者提前部署、熱情服務,充分把握盛事帶來的商機。政府“搭臺”、業界“唱戲”,“人氣”變“財氣”,預計將為香港帶來約33億港元的消費額和約18億港元的經濟增加值。 ——“求變”,才能為香港旅游業未來發展開辟廣闊空間。近年來,特區政府攜手業界以創新求變思維,主動尋求產業轉型升級的“破局”之法。去年底公布的《香港旅游業發展藍圖2.0》,為香港旅游業未來5年的發展錨定方向,其中提出四大發展策略133項措施,充分展現香港旅游“創新”“求變”的堅定決心。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硬件”“軟件”兩方面的支持。“硬件”方面,香港持續完善文旅基建,利用好啟德體育園等大型場館;“軟件”方面,大力推廣“好客之道”,提升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服務水平,讓每位訪港旅客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香港文旅產業發展擁有良好的先天條件,古跡文化游、綠色生態游、藍色海上游等資源應有盡有,時代風云際會又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為香港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很多人喜歡香港,絕不只是因為維多利亞港灣的璀璨,也不只是因為銅鑼灣商圈購物的便捷,更是因為愛上這里獨特多元的文化氣息、彌漫于各個街角的港式文化和市井煙火氣。香港,不僅是一個“說走就走”的目的地,更是一個值得多次回訪、反復挖掘探索的城市。 準確“識變、應變、求變”,香港必將擦亮文旅“金名片”,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以更加開放、包容、充滿魅力的姿態,鞏固提升“世界級首選旅游目的地”地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