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創生態呈現“百花齊放”新格局
2025-04-22 12:18:24?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香港4月21日電 題:香港科創生態呈現“百花齊放”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 王昕怡 靈活攀爬樓宇外墻進行檢測的“爬壁機器人”、360度全景拍攝及智能檢測地下管道的“不倒翁”機器人、計劃為離島地區居民極速配送醫藥物資的豐翼無人機、以Web3為代表的未來全球虛擬資產及區塊鏈創新中心……硬科技與軟科技競相迸發,新質生產力在香港如火如荼。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香港搶抓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歷史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多點開花”。無論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和生產應用,香港產學研融合的創科生態百花齊放,愈發完善。 政策創新培育科創沃土 在位于新界沙田的香港最大科技研發及企業孵化基地香港科學園,飯團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國康正在調試最新一代服務機器人。這些外形酷似“電飯煲”的多功能白色機器人,已成功入駐日本和泰國的商場、酒店、辦公室、住宅等場所,提供配送、消毒、巡邏、引導及聊天等服務。 “希望讓世界看見,香港擁有一家能夠生產一流服務機器人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本地人才,為本地工業4.0的發展作出貢獻。”李國康說。 這是本屆特區政府的重點發力方向。自2022年底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以來,香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近年來的施政報告無不將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戰略方向。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初創企業數量較上年增加10%,雇員總數增長7%,雙雙創歷史新高。 2024年,香港微電子研發院正式成立。愛因半導體的首席技術官梁琥認為,這是香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愿景,為他這樣的海歸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機會。 今年2月,由特區政府資助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發布了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月,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數碼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運算速度將在年內逐步提升至每秒浮點運算3000千萬億次。4月,特區政府引入新一批18家重點企業,涵蓋先進制造與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及生命健康科技等高新產業領域。所有企業均承諾在香港設立全球或地區總部,或建立研發中心。 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初創企業數量明顯增長,尤其在健康醫療和綠色科技行業,反映出特區政府在創科領域的資源投入已見成效。 產業集群釋放乘數效應 今年3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第一期首批三座大樓落成,標志著香港在創新科技和港深創科合作領域踏上新臺階。作為“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一個“超級發揮平臺”,河套香港園區將打造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橋頭堡、高端成果的示范田和孵化器。 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特區政府會為園區發展拆墻松綁,以變革思維突破發展局限,積極探討在政策上支持人員、物資、資金、數據自由流動,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兩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規劃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的合作區,正成為深港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深圳山河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劉振韜說,他希望憑借河套合作區連接兩地的區位優勢,享受往返兩地“半小時科研圈”的便利。 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推進200多個高端科研項目,集聚科技企業440余家,科研人員超過1.5萬人。產業集聚激發了創新動力,加速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香港園區也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園區支柱產業租戶的進駐,正式進入營運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莊紫祥指出,河套合作區的布局體現出對全球科創資源的吸引力,園區匯聚多所世界百強高校的創新研發平臺,形成覆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的“超級實驗室集群”。 國際協同打造“超級節點” 4月的香港,第三屆香港國際創科展、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暨2025香江諾貝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香港Web3嘉年華相繼舉辦,展示香港的創科實力與獨特優勢。 “新質生產力在制造業中體現為研發具原創性和全球性的技術,通過香港這一國際窗口將中國制造推向世界。”美時醫療創始人馬啟元告訴記者。這家醫療診斷設備制造商研發的嬰幼兒專用超導磁共振儀器和乳腺專用磁共振儀器,在香港新界大埔的醫療用品制造中心組裝后發往海外。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指出,香港擁有優越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設立國際研發中心,為產業鏈中的高增值環節提供良好基礎。憑借“超級聯系人”角色,香港能夠幫助內地制造企業更好地走向全球。 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摘得約300個獎項、初創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政策、產業、國際要素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高效流通。香港不僅是“中轉站”,更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超級節點”。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憑借高度國際化環境和自由港地位,在“一國兩制”下更突顯作為“出海”平臺的重要價值。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內地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國際化部署的重要據點,香港也將會協助更多內地企業揚帆出海,做大做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