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者,治之端也。2019年第4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文章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怎樣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等重要問題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闡釋,是一份指導我們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有力“思想指南”。讓我們一起研讀、梳理,讀懂總書記這篇文章,讀懂全面依法治國的深意。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一個什么機構? 通讀完全文,筆記君首先注意到,這篇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這樣的機構,目的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 通過查閱資料,筆記君發現,在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對“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有著詳細的說明。 對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設立背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指出: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為加強黨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更好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負責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這一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統籌協調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等。 “學習筆記”注: 全面依法治國有多重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期,站在歷史交匯處,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深刻總結到,“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展開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展望未來,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在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上。 為什么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 作為黨歷史上首次設立的機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可謂意義重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從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 第一,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 “學習筆記”注: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成立這個委員會,就是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黨中央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領導,更加有力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而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只有“依規治黨深入黨心,依法治國才能深入民心。”建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正是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的體現。 第二,這是研究解決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 “學習筆記”注: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分析問題和現狀,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提出,“當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法治領域改革面臨許多難啃的硬骨頭,迫切需要從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協調。” 那么,如何啃下法治改革“硬骨頭”?總書記提了三點要求: 1.堅持以法治為引領。對此,習近平舉了去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問題,并一針見血地指出,“立法上‘放水’,執法上‘放棄’,才導致了祁連山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結果。”“一些地方還存在‘發展要上、法治要讓’的誤區。”因此,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 2.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眾對執法亂作為、不作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這要成為我們厲行法治的聚焦點和發力點。”習近平的話語鏗鏘有力!而分析那些執法亂作為、不作為事件的深層原因,正是“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沒有真正形成。” 3.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分析世界大勢,不僅要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而且在處理復雜的國際事務時,也“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 第三,這是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 “學習筆記”注: 這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分析了古今中外法治的盛衰與文明演進的關系。他深刻總結到: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從我國古代看,凡屬盛世都是法制相對健全的時期。” “我們黨執政60多年來,雖歷經坎坷但對法治矢志不渝,從‘五四憲法’到前不久新修訂的憲法;從‘社會主義法制’到‘社會主義法治’;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治國理政須臾離不開法治。” 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具有基礎性、保障性的作用。“我們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 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10方面。 一是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二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三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四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五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六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七是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八是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九是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十是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們對這“十個堅持”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學習筆記”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社會主義法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回顧過去,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面向未來,我們還應當看到,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建設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法治中國,不僅只需要黨的堅強領導,也需要億萬人民參與其中。 源頭活水,方能成就大河奔流。“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在新征程上,我們將共同守護腳下的“法治基石”和頭頂的“道德星空”,用實干譜寫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壯麗藍圖。 |
相關閱讀:
- [ 02-27]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核心要義
- [ 02-26]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新年首會 干貨全在這里
- [ 02-26]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主持召開的這個會議劃出重點
- [ 02-26]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 完善法治建設規劃提高立法工作質量效率 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