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從各方面總結、發(fā)掘、闡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中華民族素有學習和總結歷史經驗的優(yōu)良傳統,這是中華民族不斷登上人類文明發(fā)展高峰的重要基礎。我們黨歷來重視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智慧。在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以下三方面的治國理政智慧尤其值得重視與總結。 其一,創(chuàng)造并長期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治理體系。源于先秦時期的大一統思想理念,在秦漢時期轉化為政治實踐,形成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治理體系。由于這一治理體系符合我國實際,得到歷代有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認同,擁有深厚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中華民族長期凝聚不散,就是這一治理體系延續(xù)不斷的結果。歷史反復證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完整與安定是國家治理的首要目標。任何分裂與動蕩,都會導致國家與人民陷入災難。 其二,形成并不斷完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系列治理理念和制度體系。中華民族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融合各民族智慧,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邊疆、民族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國家治理理念和制度體系。比如,自西周開始,敬德保民的民本意識就產生了。發(fā)軔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在我國封建社會演化為許多具體的治理措施。又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尚賢”呼聲,推動了當時各國選賢任能思想與實踐的發(fā)展。再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治思想的產生與實踐,豐富了人們對于法治的認識。而秦朝嚴刑峻法導致二世而亡的教訓,又直接推動漢代以后“德主刑輔”治理理念與政策的產生。我國封建社會所形成的以民為本、選賢任能、德主刑輔等治理理念和制度體系,內涵極為豐富,其歷史智慧值得總結和借鑒。 其三,構建并傳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共同價值觀。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是非不亂則國家治”的道理。要做到“是非不亂”,就要有正確認識和評判事物的共同價值觀。中華民族講求禮義廉恥,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講求正己修身,強調“博學于文,行己有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講求變革進取,強調“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此外,厚德載物、居安思危、自強不息、勤勞事功、和而不同等價值觀,在歷史上也都成為凝聚社會的精神力量。正是這些共同價值觀,使古人在國家治理上表現出追求政治秩序、思想文化秩序、社會秩序相統一的特點,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產生了積極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我們要從各方面總結、發(fā)掘、闡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智慧,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0日 09 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