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在公開講話和演講中,依舊堅持著“中國風格”話語表達方式,引經據典、融情于理,平“語”近人,引發廣泛共鳴。回首2018,一起重讀“習語”中的經典。 △2018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8年春節團拜會,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改革創新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習近平談得最多的就是改革開放。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談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習近平多次引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句。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strong>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2018年2月14日,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典出】(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釋義】本義是指春天萬物復蘇,樹林里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奔騰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主動讓位給后面的波浪。這里的“陳葉”“前波”可指舊事物;“新葉”“后波”可指新事物。 中國的先人們早在2500多年前就認識到:“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典出】(春秋)文子《文子·上義》 【釋義】如果對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實際情況,就不一定非要遵循舊俗。 科技體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典出】《周易·系辭下》 【釋義】事物到了窘困窮盡的時候就應當有所變化,變化之后才能通達,通達之后才能長久。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strong>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典出】(南宋)張栻《論語解·序》 【釋義】隨著實踐的深入,人的知識會增長,認識也會更加精進,而這種認識的深化又反過來讓他的行動變得更通達、更有方向感。強調知行合一,不斷地把前一步的認知和實踐形成的經驗作為下一步行動的基礎,這樣這個事業才會越來越進步。 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典出】《周易》 【釋義】天的運行剛健有力,與之相應,君子的品格也應像天的剛毅奮進一般,奮發圖強、陽光健康,自我求新、永不止步。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