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題:“有了陽光、空氣、土壤,發展就要靠企業自身”——四位民營企業家暢談改革開放與民營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產物。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營經濟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對未來發展信心如何? 在國新辦21日舉行的“改革開放與民營經濟發展”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海江,四位知名民營企業家代表暢談企業發展歷程,傳遞了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11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圍繞“改革開放與民營經濟發展”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新華社記者才揚 攝 談改革: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新希望集團創業36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劉永好說,民營企業在創新和變革方面做得最多,解決了最多的就業。 “我16歲開始學個體電器開關信號燈,出徒后開始創辦企業。”南存輝來自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浙江溫州。回首正泰集團的發展,南存輝說,是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的民營經濟。 紅豆集團有60多年的歷史。家里祖孫三代參與企業運營,周海江對此深有感觸:“從我爺爺和一個彈棉花的手工藝者開始起步,到1982年我父親接手,再到1987年我從大學老師的崗位上辭職下海,經歷了三代人的努力。” “紅豆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縮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的今天。”周海江介紹,1991年,紅豆集團成為江蘇省第一個超過億元的鄉鎮企業,如今集團營業收入超過600億元。集團所在的東港鎮解決了2.4萬人的就業,縮小了城鄉差距。東港鎮昔日是無錫最偏遠的鄉鎮,如今和城里生活一樣便捷。 雷軍說,小米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雖然只有8年歷史,但創造了一個個奇跡。“感謝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感謝移動互聯網的浪潮。”雷軍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涌現了一大批民營高科技企業,對提高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11-21]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全國政協委員:凝聚共識 堅持改革開放道路
- [ 11-20]【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之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
- [ 11-20]人民要論:以科學思想方法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 [ 11-20]新知新覺:改革開放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發展
- [ 11-20]光榮與夢想是繼續前進的動力
- [ 11-20]“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覽”展覽辦負責人答記者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